文徵明手卷发现于辽阳废品站

日期: 2024-04-15 21:08:14|浏览: 17|编号: 49396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文徵明手卷发现于辽阳废品站

↑↑↑↑↑↑关注公众号,点此免费领取海量书法素材!

邹宝库接受记者采访。

清代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题跋。

文征明《穷八诗》文本。

核心技巧

20世纪60年代,文物专家在辽阳废品回收站发现了文征明的《穷八诗》。 从此,这件珍贵的文物就在辽阳博物馆安家了。 在这件国宝的背后,还有一个关于清朝最后一位状元、大汉奸的故事。

谢稚流一看,就认定是正品。

曾任辽阳市博物馆副馆长、1990年退休时为副研究员的邹宝库,近日传来一个喜讯:辽阳市委、市政府正式启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工作。 在老人的潜意识里,辽阳是最有资格开展这项活动的城市。

可以说,辽阳市保护的文物都浸透了邹宝库等老一辈文物保护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 其中,辽阳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文征明的《穷八诗》是最具代表性的一首。 一部性爱片。

说起这部文征明真迹,邹宝库的记忆一下子回到了五十多年前。

那是1964年,当时,邹宝库正在辽阳市忙着收集建筑工地出土文物和调查文化遗址。

突然有一天,一位市民告诉他,一些外地的文物贩子来到城里收藏字画。 邹宝库立即停下手中的事情,开始研究书画。

“需要去哪里考察字画?一般人家里肯定买不到,有的话也不一定愿意拿出来。” 邹宝库说,他专门做废品收集站的。 当时,辽阳市的废品收集站分散在居民区,他挨家挨户地走访。 两个月左右的时间,他走遍了整个辽阳地区所有的废品回收站。 果然,他收获颇丰。 他发现并复原了一批古代书画真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文征明的行书作品。

邹宝库指着记者说:“真正的字画是什么样的?打开一看,有一种耳目一新、震撼人心的气势。” 他在白塔区水塔社区的废品回收站见到了文征明。 运行脚本中的横幅。

废品收集站站长是董灵秀,他双腿残疾,已经不在人世。 董令秀还研究书画文物。 在收购废品时,他注重将那些看似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字画作品单独保存。 邹宝库保护文物的热情让他深受感动。 他在将文征明的书法作品交给邹宝库时,还拿出一幅明代画家杜大寿的人物画,亲手送给了邹宝库。

邹宝库收到字画后立即返回辽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移交了两件文物。

绘画史上与文征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为“明四大家”。 其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学、书画皆精绝。 他被誉为“四绝”的全才。 他的书法功底中,尤擅行书。 文征明的《穷八诗》用行书抄写了他以“穷”字结尾的八首诗。 这不仅让人们看到了他深厚的书法功底,也让人们体会到了他扶贫济困、友善的本性。 、豁达的文笔和修养,因而成为书画作品中绝对的佳作。

为了查明我国保存的书画文物的遗产,1983年,国务院委托国家文物局组建了全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由书画大师谢稚柳任组长。中国书画及书画鉴定大师启功、徐邦达、杨仁凯、刘九安、傅西年、谢辰生等国内一流书画鉴定专家对书画进行鉴定全国各地书画收藏单位及部分私人收藏。 随后8年时间,7位专家跋涉数万公里,考察了10万多件书画作品,这些作品都已成为国家级文物。 保护领域的一个重要项目。

国家古代书画鉴定组来到辽宁时,辽阳博物馆还挑选了文征明作品等多件书画文物进行鉴定。

据当时辽阳博物馆文物管理员丁力介绍,谢稚柳摆摆手说:“你不用看了,是真迹。” 文征明书法作品半开后,鉴定组立即拍照并登记文物。

此前,人们多用其上的后人铭文“八穷尺毕”来称呼该文物。 国家古书画鉴定组将其名称登记为“八穷诗卷”。

中国最后一位状元题跋

邹宝库说:“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有江南四大才子玩弄女人的形象,但现实生活中的文征明却不是这样的。”

记者了解到,文征明生性迟钝,但为人忠诚,直到11岁才开始说话。 父亲文林认为他大器晚成,总是细心教导他。 文征明18岁时成为一名秀才。 由于考试时考官批评他字迹不好,文征明开始精研书法。 但此后,他的科举之路却并不如意。 他曾七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均落榜。 最后以贡生身份进京做官,在翰林院领取低俸,等待圣旨。 为官三年后,他辞官回到家乡,一直过着贫困的生活。

这段经历反映在《穷诗八卷》中。 如第二首诗《答陈道通见和谐》写道:“床上只容竹,静室无客,最喜短墙。” “看映雪,我新写了一篇关于宜春的文章,闭门敢称秀才,得酒仍可称大师。我珍惜梅枝,懂得欣赏。” 写的是主人在一间狭窄简陋的梅花房里。 贫穷而有陪伴的生活。

然而,这样的生活,文征明并没有感到痛苦,而是独自享受着。 第五首《回吴君秋》写:“颓废闲散一百年,幸有客坐纸上,孤苦无依,闲聊闲聊,蹉跎岁月去争取”。春移高竹听疏雨,却觉梅花如旧友,见而说繁华易逝,茅檐木榻变穷。生活中,因为有可以谈诗谈道的朋友,文征明知足常乐,甚至还可以赏梅赏花。 苦是甜的。

当然,文征明之所以能够过着贫困的生活,是因为他心里有一个世界。 《穷诗八卷》也为我们记录了这样的作品。 第七首《答钱空周》写道:“病时书缠身,风流聊天室做客。元良难以适应生活风俗,姚家已隐春,青苔上仍无一丝尘埃,白板分明如野人愿记少陵贫。” 体现了文征明效仿陶渊明、杜甫等先贤的榜样。 尽管贫穷多病,但他仍具有奋发进取的精神。

文征明的作品在明代受到文人雅士的追捧,但《八穷诗卷》并没有记载文征明编其八首以“穷”字结尾的诗的原因。

《八穷诗卷》第一卷有隶书“八穷尺笔”,为明代书法家马元桢题写。 马元桢,广东南海人,书法家。 他擅长隶书。 他的出生和死亡日期不详。 但从当时对他作品的评价来看,推断他与明代书画家朱琬齐名。 马元桢生活在明朝末年。

《穷八诗》正文背后有一拓片,出自“三喜堂”、“快雪堂”石刻。 可见,它曾是清朝乾隆皇帝的藏品之一。 然而,就文物而言,我们并没有看到乾隆留下的痕迹。

文物最后附有刘春霖题跋。 刘春霖擅长楷书,他还有一个标志性的身份——清朝最后一位状元。 在他写的后记中,我们知道《贫诗八首》在上世纪初经历了很多复杂的人和事。

袁金凯的设计留下了刘春林的书法

邹宝库告诉记者:“刘春林后记中提到的界山就是袁金凯。”

袁晋凯,字结山,晚号麦吾。 1869年出生于辽阳县山月铺,19岁进士,心机深重,善于耍诡计。 早年,他趁清末东北盗贼兴起之机,设计擒获当地一名土匪头子,从而声名鹊起。 此后,他成为赵尔逊、张作霖的高级顾问,为他们争夺地方权力、消灭异己提供建议。 “九十八事变”后,袁金凯成了汉奸。 日本战败投降后,袁金凯是当时国民政府通缉的十大汉奸之一。 晚年因贫病而去世。

从刘春林的后记中,我们可以看出袁金凯的心机。

刘春林的后记提到,1914年6月14日,他和袁金凯游览了北京北海公园的湖亭,参观了那里美丽的琼花岛,参观了石刻的“三喜堂”和“快雪堂”。

兴奋之余,两人当时还去了袁金凯在北京的公寓。 这时,袁金凯拿出了自己的《穷诗八首》集。 刘春霖这样描述他看到文征明的字迹时的情景:“它是那样的飘逸,那样的纤细,那样的有力,很有灵性,玩起来就爱不释手。” 随即叹息道:“夫君,北海为地,恒山为书,皆无双。乍一看,不是拜朝而是欣赏它的美丽,却是我开拓的伟大纪念。”我的视力为何如此欣喜和欣喜? 看到美丽的风景和物体,刘春林的兴奋之情可想而知。

记者了解到,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年举行甲辰科考试,刘春霖一举夺得状元。 他是天津市第一个获得一等奖的人。 此后,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刘春霖成为全国最后一位状元。

清末,刘春霖任翰林院编修、福建学术使、直隶法政学堂发起人。 他也是文学界的活跃人物。 他擅长书法,尤其是楷书,字迹十分优美。 当时我向他要书或者书名清单。 人流络绎不绝。

在此背景下,袁金凯故意炫耀自己的藏品,其目的可想而知。 刘春霖题词的价值无法与文征明的手迹相提并论,但从商业价值角度来看,绝对会给袁金凯的收藏添金添银。

邹宝库说:“日本战败投降后,袁金凯在辽阳的家被抄家。有传言,当时辽阳街头的食品包装袋都是用线绑书的。” 不知道有多少袁金凯费尽心血寻找的藏品变成了一页废纸。 。

查阅史料,记者还注意到关于刘春霖的两条记载:一是1931年底,溥仪拉拢刘春霖到伪满洲国任职。 刘春林耳朵被堵住了一样,没有理会。 其次,侵华日军在北平建立伪政权,多次派人胁迫、利诱刘春霖到伪华北政委教育部任职。 而刘春霖却严词斥责来访者,并装病卧床,巧妙地躲避了敌人的威逼。 。

文物档案馆

穷诗八卷

长29.3厘米,宽344厘米,纸质,行书。 书法结构严谨,行文洒脱,气势流淌。 落款:“文笔书门洪旺兄”。 印章上白书“文笔正明”。 卷首为马元振隶书“八穷赤壁”,正文后为“三溪堂”、“快雪堂”石刻原文拓片。 刘春霖在卷末写了后记。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